“胼手胝足”常常用来形容辛勤劳作,手脚因长期劳动而变得粗糙、长出了厚厚的茧子。但很多人都不知道成语中的“胼”和“胝”到底应该怎么读?其实“胼手胝足”的正确读音是pián shǒu zhī zú(音同便手知足)。
胼,读作pián,是一个形声兼会意字。从月(肉),其古文字形像是一块肉,由肉月旁组成的字大多身体部位或肌肤有关,如膀、胱、肝、脏、脾、肺等,在这里表示“胼”与人的肌肤有关;
从并,兼表声,有合并之义,表示手脚上的厚皮。《集韵》中说:“蒲眠切,音蹁。胼胝,皮坚。”《玉篇》中说:“皮厚也。手足胼胝。” 所以“胼”的本义指胼胝,指的是手脚上的硬厚皮。
胝,读作zhī,是一个形声兼会意字。从肉(月),古文字形像是一块肉,表示“胝”与人的肌肤有关;从氐,兼表声,其古文字形像是一个树根,表示厚皮通常长在人的底部,即足底。
《说文解字》中说:“胝,腄也。”《广韵》中说:“皮厚也。”《集韵》中说:“一曰茧也。” 所以“胝”的本义为手脚掌上的厚皮,俗称茧子。
而“胼胝”一词,也是一个医学术语,俗称“老茧”,是指皮肤长期受压迫和摩擦而引起的手、足皮肤局部扁平角质增生。
古代的文人墨客也经常将“胼胝”一词写进诗里,如唐代诗人于濆的诗:“十户手胼胝,凤凰钗一只。”,宋代词人苏轼的诗:“我仆既胼胝,我马亦款矻。" 还有明代清官海瑞的诗:“闻说童谣有海龙,公来胼胝浚吴淞。”
“胼手胝足”一词源自孔子与弟子子路的一段对话,子路问孔子:“有人于此,夙兴夜寐,耕耘树艺,手足胼胝以养其亲,然而无孝之名,何也?”意思是:有人起早贪黑没日没夜地干活,手脚都磨起老茧了,靠辛勤劳动来奉养双亲,却为何没人说他是孝子啊?
孔子答:“他在父母面前,行为是否尊敬?话语是否和逊?态度是否恭顺?就算他起早贪黑辛苦劳作来奉养父母, 如果没有做到这三点,也不会被称为孝子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