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王八蛋”为何是骂人的词呢?有什么历史典故呢?

“王八蛋”为何是骂人的词呢?有什么历史典故呢?

“王八”是对乌龟和甲鱼或鳖的一个通俗称呼,这一点大家都知道,但你是否了解这个称谓的由来呢?

这个名称的来源主要是由于乌龟以及甲鱼的壳上纹理与“王八”这两个字有着惊人的相似性。如果你在家里饲养了一只乌龟,试着把它翻过来,仔细观察它的腹部,就会发现其肚子上有许多明显的纹理。而在腹部的正中央,恰好形成了一个字迹清晰的“王”字。

当我们将目光移向乌龟的头部和尾部时,不难发现,从肚子向头部望去,这些纹理组合成了“王八”二字;同样,从肚子往尾部看也能形成该词。因此,“王八”就成为了人们对乌龟的一种戏谑称呼。

古人迷信而又富有想象力,他们认为雄性乌龟无法使雌龟受孕,所以雌龟与蛇交配或许能够生出蛋。而由于乌龟的甲壳上常常长出绿色的水草,再加上唐代有规定,卖艺女子的丈夫需要在头上戴绿色的头巾,因此这一切逐渐演变到了明清时期,人们开始用“王八蛋”来指代妻子与他人不清不楚、私通而生的小孩。在这种情况下,这不仅是在侮辱孩童的母亲,更是在给其父亲戴绿帽子,这个孩子也因此被称作野种,这无疑是一种极为尖刻的谴责。

另外,从字面意义上来说,“王八蛋”实际上也可以解读为“乌龟蛋”。这种乌龟蛋与其他鸟类的蛋类有显著的差别。以我们常见的鸡蛋为例,其蛋清与蛋黄之间的分界线是十分明显的,而乌龟蛋的蛋清与蛋黄之间则没有明显区分。因此,古人用“王八蛋”来骂敌人,意指这个人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,甚至黑白不清。

展开全文

除了上述解释外,还有一种较为文雅的民间说法。有人指出,“王八”实际上是“忘八”的误传。古人将孝、悌、忠、信、礼、义、廉、耻这八种德行称为做人的基本准则,若忘却了这些德行的人,就不配称为人。因此,也由此产生了“忘八德”一说。随着时间推移,这一说法在口耳相传中逐渐变成了“王八蛋”,这种转变的根本原因在于古汉字发音的差异,现代汉语的发音与古代有着极大的不同,“忘八德”将“仄”和“平”结合在一起,使得发音变得不够流畅,而在口口相传时,更多的“平平仄”组合的“王八蛋”便很自然地取代了前者。

此外,古人才从史书记载中找到了证据。在《新五代史》中,五代十国时期前蜀皇帝王建的故事便是一个例证。王建小时候按现代的标准来看相当不堪,正事不做,反而沦落到偷鸡摸狗、做些被人蔑视的小事。当时,他在家中排行老八,因此民众便称他为“贼王八”。而当时的西川节度使陈敬瑄与王建不和,曾公开称其为“王八”,并由此对他进行咒骂。后人通过这一事例,引出了“王八蛋”、“王八羔子”等贬义词。

综上所述,“王八蛋”这个词有两个主要含义:一是“忘八德”,二是由于乌龟这一动物的种种特征而引申出来的负面含义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这个词最终演变为如今所理解的骂人词汇,成为了汉语中的一种国粹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推荐